最新资讯
低空经济黄金三年:在CES Asia布局未来出行版图
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的展位规划图上,一块块红色标记正在迅速覆盖剩余的空白区域。这些标记背后,是一场关于未来三年产业格局的激烈角逐。"去年我们错失了最佳展位,今年提前六个月就完成了签约。"一家eVTOL初创企业创始人的话,道出了产业界对这片展示平台的重视程度。
数据显示,2026年将是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。根据赛迪顾问最新研究报告,中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将在2026年突破1.2万亿元,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30%以上。这一增长趋势在CES Asia 2026的招展数据中已得到印证:截至目前,低空经济展区预定面积较去年同期增长150%,核心展位预订率超过85%。
政策东风为这轮增长提供了强劲支撑。今年以来,多项低空经济领域相关政策陆续出台,6个城市率先开展600米以下空域授权试点。与此同时,深圳、北京、上海等城市相继发布低空经济专项行动计划,其中深圳明确提出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,实现重点区域"5分钟航程全覆盖"。
技术突破正在加速商业化进程。在即将到来的展会上,多家企业将展示其最新研发成果:新一代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将续航里程提升至400公里以上,航空级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/kg,低空通信网络实现300米以下空域连续覆盖。这些技术进步,让低空出行从概念加速走向现实。
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同样令人瞩目。物流企业已在全国部署数百条航线,日均配送包裹量突破数十万件;城市空中交通试点项目在多个城市启动,预计2026年将实现商业化运营;应急救援、医疗配送、农林植保等细分领域也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。这些应用场景的快速成熟,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资本市场的深度参与为产业注入持续动力。据统计,2024年低空经济领域投融资总额突破800亿元,同比增长75%。在即将到来的展会上,超过120家投资机构将现场寻找优质项目,其中多家头部基金已明确表示将加大在该领域的布局力度。
产业链协同创新成为这轮发展的显著特征。整机制造商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深度合作,运营服务商与基础设施企业的紧密对接,都在推动产业生态的快速成熟。这种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,正成为破解低空商业化难题的关键力量。
未来三年,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"黄金窗口期"。随着技术不断突破、政策持续优化、市场快速成熟,这个万亿级赛道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。对于那些志在引领未来出行变革的企业而言,能否在这三年内抢占先机,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市场地位。
2026年6月,CES Asia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风向标。这里不仅汇聚了最前沿的技术成果,更提供了一个洞察趋势、把握机遇的战略平台。在这个低空经济的黄金三年起点,参与CES Asia,就是参与定义未来出行版图的重要一步。